约6300字。
创造性思维训练
前言
鲁迅说:“作文没有速成训练。一切小说做法之类都是骗人的。”这句话在很长时间里成了权威。现在,我们要对这句话加以批判,应该说,作文乃至文学创作,都可以找到规律。也就是说,文学创作是可以训练的。当然,我们还应该记住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训练,离开了兴趣,就没有办法成功。
所以,在跟随我们进行作文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同时,首先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
Ok,让我们一起走入作文创造性之旅吧!
经典事例
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早年热爱文学,虽然身为记者,仍对文学创作有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写了一些纪实性的报告文学,这些新闻作品也成了世界名著。同样,文学是一种创造性很强表达艺术,马尔克斯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有一天,他读了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巨著的开头是这样表达的: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那一刻,这位新闻记者突然明白:“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你看,一位文学大师就这样诞生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使他的表达成了一种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那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他找到了他的表达方式,虽然是借鉴来的,但他的成就并不比卡夫卡小。
换元思维训练
作文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基础是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一切表达是可以训练的。这就像小孩学语言。语言表达的一般思维过程是:阅读——感悟——识记——情境碰撞——仿制——创造。在这个环节里,“情境碰撞”指所识记内容与眼前想要表达的内容发生碰撞,从而进行摹仿。摹仿过程中,只是把个别词语进行了替换而已。
如小时候我们学过的著名唐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中,作者先写眼见的事物:井台上的月光,然后写心中所想,接下来写寻找月光之源,并写想中所想——当然比前所想更深沉,更悠长,更能使人产生共鸣——井台的月光就是故乡的一个物证,“明月千里寄相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首思乡诗就这样打动了人,流传了一千多年。
可是,我们仍然可以对其进行换元思维。有这样一首诗:
送客行
窗外汽笛声,
凄凄催客行。
挥手为送别,
牵手诉归程。
这首仿制诗歌的表达思维与《静夜思》类似,由耳听事物起笔,写心中感受,然后写动作,最后借动作写内心活动。应该说,这种换元法已经运用得比较娴熟,不落痕迹。
换元思维速成
一、寻找表达的情境
如果简单地批评那些写不好作文的同学,说他们阅读少,是不符合事实的。从一进学校起,我们就一直在进行阅读学习,可是我们仍然写不出作品来,这是为什么呢?缺乏思考,没有感悟。
如这样一段文字:
“在朱朝辉飞黄时架设跑道的岸沿,我们相互搀扶着小心翼翼地下了台阶,再往前走了一百来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铺天盖地、汹涌澎湃的黄河!刹那间,河流的概念在我的脑际消失殆尽,直觉得千万条蛟龙腾空而起,千万匹野马狂奔而来,一路挟雷裹电,呼风唤雨,排山倒海,势不可挡……面对这惊心动魄、壮怀激烈的场面,我似乎呆了一样,不停地自语:啊,黄河,这就是黄河!……”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初见黄河时的激动、刺激、感受独特等印象。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能触动我们情感的表达内容了。首先,作者说“河流的概念在我的脑际消失殆尽”,这句话告诉读者,黄河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