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8500字。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2014.11)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命题人:刘红 朱建平 严大伟 jmclyh
一、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 老趼 (jiǎn) 铁砧 (zhēn) 陨身不恤 桀骜不驯
B. 谂知 (niǎn) 蘸水 (zhàn) 芸芸众生 偃仰啸歌
C. 惩罚(chéng) 铁臼 (chǔ) 流觞曲水 宠命优沃
D. 螫针 (shì) 椽子(chuán) 莞尔而笑 放浪形骸
【答案】D 解析:A.“陨身不恤”为“殒身不恤”B. 谂知 shěn zhīC. 铁臼(chǔ) 宠命优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蓑鲉身上有序地排布着斑点和条纹,像一张藏宝地图那样暗怀不为人知的玄机。
B. 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的说法。
D.菜吃饭,量体裁衣,写文章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都要服从表达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将事情说得清楚。
【答案】C 解析:C“骇人听闻”应为“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害怕,一般用于描述恐怖的事件造成的影响。例子: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把我们吓得不得了。耸人听闻:夸大事实,博取注意,有吹牛的意思,带有贬义。例子:张三整天就会讲些耸人听闻的话,不可信的。A不为人知:这件事或这个事物不被另外的人了解,知道。就是很少人知道的意思。B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D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量好了体型再裁剪衣服,节省布料。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3、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庄子,名周,春秋末期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屏除世俗名利,入于“逍遥”之境。
B.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戏曲作家。他的作品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塑造了崔莺莺、红娘、窦娥等典型的妇女形象。
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包括《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故事均取自英国的历史传说。
D.《兰亭集序》记录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在兰亭举行的修禊诗会的事情,修禊是古人在农历三月初三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的一种游春活动,以此来祓除不祥和求福。
【答案】 D 解析:A庄周,战国中期人;B窦娥是关汉卿笔下的人物;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全取材于英国,有的是欧洲的历史传说。
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使…受辱)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怜悯)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砌上围墙)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征召)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脸色)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过去)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凭)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要领、关键)
【答案】C 解析:A矜,课本注释上解释为“顾惜”,或作“看重,重视”解释;B征,信;D要之,总之。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B.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答案】 C 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省略句。 B状语后置句。 D定语后置句。
6.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0字。(3分)
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①问题,存在②问题,存在③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答案】 1、有数量缺质量或有“高原”缺“高峰”,2、抄袭模仿、千篇一律,3、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说明:此话出自《习总文艺座谈会讲话》。
学生的答案如果从文本出发,答到:“艺术作品的商品化;作品的低俗、快餐化;缺少(内容形式完美的)精品。”也符合要求。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第,调隆州参军事。属邑豪蒲氏骜肆不法,州檄思贞按之,擿其奸赃万计,卒论死,部人称庆,刻石叹颂。迁明堂令,以善政闻。擢殿中少监,检校沼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乱,朔方震惊,思贞循抚境内,独无扰。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20岁的时候因为通晓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