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1/16 13:51: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份。

  【本节要点】
  1.掌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
  2.探究文中比喻句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大意。
  【探究活动】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抓住关键句,关键句有:“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中国诗富于暗示性”“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讨论明确】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富于暗示;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平和;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要点二:探究比喻句的含义和作用。
  【探究活动】
  请根据上下文,说明下面句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1)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止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3)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
  【教师释疑】
  比喻说理是本文主要的表达方法之一,它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阅读时要认真理解比喻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一个比喻含有喻体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