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信息化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1/5 20:58: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40字。

  《雨巷》
  信息化教学设计
  目录
  一、前言
  二、教材分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个性心理特征
  2、媒体操作能力
  3、知识结构
  四、教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2能力目标
  1.3情感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
  六、学习准备
  七、学习环境与资源
  八、学习情境创设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雨巷》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前言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做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比式学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组织《雨巷》一课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教师小结→反馈评价→总结提高。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讲授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制作网站《春雨江南》,将教学中要利用的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链接,进入相关网站)。最后,在网络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语文1》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中的《雨巷》。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诗歌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现代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现代诗歌中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现代诗歌作了铺垫;同时也为学生选学《中国现代散文诗歌欣赏》打好基础。从学生的诗歌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这首诗在高一上期教材中非常重要。
  由于将来选学内容《中国现代散文诗歌欣赏》对中国现当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因而在必修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回避了较为艰涩,难以理解的诗歌。选文《雨巷》让学生体会诗歌学习的“三美”,引起阅读学习现当代诗歌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个性心理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审美风格、审美方式以及个人的文学知识积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