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同步测试试卷
- 资源简介:
有15道题,约3890个字。
春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鸟巢(cháo)撑伞(chēnɡ)抖擞(sǒu)
B.嘹亮(liáo)应和(yīnɡ)披蓑(suō)
C.酝酿(yún)宛转(wǎn)黄晕(yùn)
D.嫩绿(nèn)朗润(yùn)稀疏(shū)
2.结合句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
3.仿句练习。
例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仿句: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等。
5.诗坛品香。
古代诗人也爱写春,请把“春风、春涧、春江、春潮”四个词填入下面的古诗句中。
(1)竹外桃花三两枝,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月出惊山鸟,时鸣中。(唐•王维《鸟鸣涧》)
(3)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6.综合性学习。
欣赏下面关于朱自清的两则小故事,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朱自清与乞丐】
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生活十分艰难。有一次他外出时被一个乞丐跟上了,为了甩掉乞丐,他就说:“老弟,我是教授!”话音刚落,只见乞丐转身就走了。请问朱自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我的理解:
(2)【不领美国救济粮】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劳累工作,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在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通过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的事,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