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4770个字。
《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学习词的基本知识;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想象从不同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3.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始终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本课的学习,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触摸中华历史与文化的脉搏。
2.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在优美凝练的语言中去和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词的相关常识,尝试写古体诗词。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但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应指导学生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有利于更好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诵名句——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也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中阶段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几个其中的名句吗?
2.学生背诵词中的名句。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的《如梦令》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晏殊的《浣溪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等。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位作家不同风格的词,去感受词的魅力,去与这些词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板书课题)
二、自由诵读明节奏——初步感受
1.自由诵读这五首词,注意停顿与节奏。
2.请一学生来为大家朗读,师生适时给予评点。
可提示注意以下内容:
节奏:《望江南》中第二句的停顿应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渔家傲》最后一句应读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中第二句应读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字音:《江城子》里“千骑”中的骑应读成“jì”。
《渔家傲》中“燕然未勒”的“勒”应读“lè”。
三、结合预习谈理解——整体认知
1.学生结合预习谈理解,可适时对预习进行检查,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预习水平。
2.学生们谈理解,有的可能从词的整体谈,有的可能会结合相关语句谈,有的还会结合作者生平或写作背景谈,都可以,重在鼓励同学们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并学会搜集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