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结构模式、论据分析方法、课本素材积累学案
- 资源简介:
议论文
│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doc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层进式
│“层进式结构模式”参考答案.doc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层进式 .doc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模式”参考答案.doc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并列式.doc
├─议论文的论据分析方法——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法”参考答案.doc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1.doc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2.doc
└─议论文的论据分析方法——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参考答案.doc
假设分析2.doc
假设分析法1.doc
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阳江一中 唐露
一、解说: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高中生的一个难题。很多同学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其实,不必刻意去记很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就从学过的课文入手,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素材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或对不同的课文素材进行分论题进行整理,这样就使得课文成为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示例:
(一)同一课文素材多角度分析:
【课本素材】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史铁生《我与地坛》
【素材解读】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绝望过、焦躁过、埋怨过、颓废过……然而在母亲的关爱中,在地坛沧桑的历史启迪中,他终于想通了关于生命的意义,走上了写作之路,经过一番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用深情和智慧感染了无数人。
【适用角度】
(1)适用于成长励志类:坚强
21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这最美好的年华里,史铁生永远地被命运钉在了轮椅上,再也没有站立的可能。他焦躁不安,他悲观绝望,他行尸走肉一般徘徊在偌大地坛里,向静默的历史询问关于生与死的答案。“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终于,他找到了完美的答案。就这样,他走出了山重水复的烦恼,走进了柳暗花明的喜悦。在发现生命通道的喜悦里,他战胜了自己,拨开了命运的迷雾,阳光再一次温柔地笼罩。于是,我们看到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看到了《我与地坛》,看到了《务虚笔记》……最重要的我们看到一个钢铁一般坚硬的生命,虽卧于床榻,虽坐于轮椅,却比大多数人更顶天立地。
(2)适用于情感道德类:母爱
在史铁生绝望颓废的日子里,母亲一直默默地陪伴在他的身旁。面对脾气坏到极点的儿子,她小心翼翼地揣摩儿子的心理,当儿子久不见踪影时,她焦灼地围着偌大的地坛一遍又一遍不辞辛劳地寻找,当她默默注视儿子的身影,内心却是揣着怎样的爱惜和惶恐呢?那无疑是一张毫不张扬而透彻的母爱。在母亲的关爱中,在地
……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并列式
阳江一中 唐露
一、解说概念:
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结构安排得好,层次分明,思路清楚,论点就突出,说理就“言之有序”。反之,则思路混乱,说理不清。
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论述步骤的,这种结构表现在文章中,就是“引论、本论、结论”这三个部分。用通俗的话说,议论文所论证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议论文的结构布局是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本论的任务是对中心论点展开深入的分析,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本论本身的结构,又可以有四种常见的较小的结构形式:一是并列式,二是对照式,三是层进式,四是总分式。下面先就“并列式结构”做一探讨。
并列式,即在论证中,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这种并列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据的并列,也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处于并列关系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一般是可以互换的。
二、典例分析:
(一)论据并列式
(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
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
……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层进式
阳江一中 唐露
一、概念解说:
层进式结构是指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层之间的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调换。这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结构模式,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层进式结构反映的思维状态是纵向思维,这种结构便于对观点和话题作纵深开掘,运用得好,能展现思维的深刻和严密,使议论深入透彻。
二、典例分析:
层进式一般有两种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
(1)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2)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优秀作文赏析 分享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
高考议论文论据分析方法之三——对比分析法
阳江一中 唐露
一、解说概念:
对比论证法是正反对比论证法的简称,也称比较法,就是把正反对立的两种事物或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某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纵比”,一种是“横比”。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而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如《赞公仆精神》一文,用两个事例作对比:1994年11月,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职,他留下的遗物是8元6角人民币和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任职期间,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样一比,孰清廉孰贪婪,泾渭分明,有力地凸现了作者的观点。
二、感悟典例:
【例1】 正反两例对比:刘备之子阿斗与唐太宗李世民(横比)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