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41
- 资源简介:
约4600个字。
《爱莲说》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爱莲说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郑礼兰
一、教材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文字简洁优美,意味深长,寄托着作者的情怀,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本册书中和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中写到了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到“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总括莲的品格。文章托物言志,菊花、莲花、牡丹花象征三种不同的人群,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的写来,涵盖了大量的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味无穷。通过本课的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将会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活脱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首先让大家预习课文,记下疑问和难点,然后进入课堂有针对性地学习。
2、将朗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3、运用对比设疑来深入地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
4、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比设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洁身自好,独立不移,正直的品德。
2、引导学生学习君子之德,在生活中敢于担当道义。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意境。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
3、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会文章精美的语言。
3、作者抒写心志的表达技巧。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对比设疑法。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
九、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时,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熟悉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对文言文知识有了部分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文言文打下了一点基础,又经过对《桃花源记》、《陋室铭》的学习,学生有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下,学生能自主的学习,除看注释、查字典以逐句解读外,能注意上下文的贯通。能真正懂得了字面上的意思。粗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对于重要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况且,文章写法上的某些特点,学生感到非常陌生。为了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必须培养学生自觉诵读的习惯,课文在课堂上就要达到基本成诵;课后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诵读。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学习。这种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将来更好地领悟文言文的行为方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