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复习——例谈文言短文中的外交辞令ppt
- 资源简介:
共11张。有教学设计,约4550个字。
《晏子使楚》复习
——例谈文言短文中的外交辞令
授课人: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洪国成
2014年10月10日
教学目标:
以课文复习为依托,多向辐散,探究外交辞令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文复习(师生问答)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 分别解释文中不同颜色的词语。
2.口头回答几个问题:
(1)请概括晏子以及楚王的性格特点。(晏子:能言善辩,机智灵敏,有外交家风度,不卑不亢,捍卫国家尊严。楚王:仗势欺人,愚蠢狂妄。)
(2)说出晏子的语言高明在哪里?(晏子在与楚王的斗智中,既展现了语言的魅力,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就是巧妙之处。晏子的话运用了比喻、类比的手法,委婉而有礼貌,话中有话,不让场面变得太难堪,也容易让楚王明白自己想要说的意思,给楚王一个台阶下。他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分析文章中的动作与神态描写(“避席”与“笑”)
二、晏子故事(一)(二)【看懂,会翻译】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注】①景公:齐景公。②霁(j 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夹雨带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的君主不如他们啊。”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你的话。”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目的:加大文言阅读量,进一步认识晏子。
三、文言短文之外交辞令(一)(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 ):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