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42字。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的:学习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
读写互动,学习寓言的写作。
教学目标:
1、掌握“偻”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2、类比的写法,对比的手法。
3、 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教学设想:[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本文寓意。
[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提问引导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第一至三段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入: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长”的故事吧。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这个故事从反面说明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凡事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当中的一个种树高手却从正面给我们讲述了他种树的高招。想知道这个高招吗?
(二) 解题 (板书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读课文时,要充分利用课文标题,它会告诉读者有关课文的一些信息。从课文的题目我们
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即主要记叙他种树的情形。
(三)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形丑——性善—— 技高——理明
1、 怎么表现他的技高?
从两方面:人、树 (侧面、正面)
写人的“为观游及卖果者”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什么?
(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来说)
(四) 了解作者:请学生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
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小喜欢读书,
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取进士。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
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
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柳宗元散文
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展。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
五、课文分析:
第一段:
1、朗读:橐tuó 偻lǚ 号háo “故/乡人号之曰”的节奏划分
2、重点字:
始:原来 病偻 (病:名作动词,患病。) 隆然 (高高地突起。然,……的样子。)
类(像) 故:所以 号:名词作动词,起……绰号。 名:名词作动词,称呼。
固:本来 因:于是 谓:称 云:用在句末,语气词,不翻译。
[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