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湖》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2520字。
武威第五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首页
编写时间: 2014年 5 月 21 日 第 二 学期 总第 课时 授课人:唐浩敏
课题 《游沙湖》教案 授课班级 高二 授课时间 6月4日
主备人 董金梅 集体备课教 师 徐海龙 唐浩敏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并掌握、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质疑答疑,提高主动动脑思考的能力。
过程方法 1、 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内容,感知聋医庞安常与诗人“皆一世之异人”的内涵。
2、 揣摩文中典故,把握思想主旨。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
重点 1、透过文章学习苏轼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学
难点 了解黄州东坡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
模式 教学手段与教具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庞:耳聋、颖悟绝人(隐居、村医)以眼为耳
异人
苏:被贬官(遭贬、才子) 以手为口 自信
游沙湖
溪水西流 乐观
异水
王逸少洗笔泉 旷达
水极甘 下临兰溪
作业
设计 1、 课下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2、 以“心态与生活”为话题, 写一篇800字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教学
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补充修改
一、 导入
1、 方芳和余秋雨对苏轼的评价。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方方《喜欢苏东坡》
2、 写作背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王安石辞去宰相后,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诬陷他,说他“包藏祸心”,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乌台)狱受审。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