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8小题,约7560字。
长春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本文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 家。(1分)
10.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是日更定矣( ) ②余拏一小舟 ( )
③拥毳衣炉火( )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11. 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
12.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2分)
13.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
【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村庄。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④赍(jī):持有,携带。⑤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