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卷作文导练
- 资源简介:
约5460字。
2014年江西卷作文导练
导练命题一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张岱在《四书遇》中写道:“不知不可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圣人也。”
对于“知其不可”,你有怎样的认识与理解?请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或者“知其不可而不为”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明知所从事的事情不可能取得成功,却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人无疑是理想主义者。他们那种为信念和理想而拼搏奋斗的精神难能可贵,值得他人学习。
2.为了所做事情的价值、道义,为了全局的、长久的利益,勇于担当,积极履行职责,“知其不可”却挺身而“为之”,这是一种敢于担当、实现道义的使命感。
3.在某些涉及个人良知、社会道德、民族大义的问题上,有的人“知其不可”,但为了一己之私,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之”。这不仅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
4.“知其不可”就干脆“不为”,如同遇到困难挫折就不坚持,只是一味退让或放弃,这是一种听天由命的消极行为。我们不要轻易“知其不可而不为”,而要勇于“知其不可而为之”。
5.“知其不可”可能只是凭经验作出的判断,不一定准确,究竟可不可为,唯有通过“为之”来验证。
6.“知其不可”就“不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依然如故;“知其不可”但能积极“为之”,或许可以力挽狂澜、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7.对于“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要根据“其”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就赞成,不合理的加以反对,进而得出理性的结论。
8.对于那些只关注事情的成败,只关注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的人而言,“不为”是因为“其”无法实现,是费力不讨好的,是没有必要去做的。
9.对于那些有悖生活常理、有违于客观规律的事情,知道不该做仍去做,“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10.知道不该做就不做,“知其不可而不为”是懂得一般规律的表现,比如遵循道德、遵纪守法。
素材一:
“迂腐”让他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在1982年就发现准晶体了,但没人认同,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体违背科学界常识、规则。这些规则被视为真理,因此没人认同他的观点。著名化学家、两届诺奖得主鲍林甚至斥之“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在世人皆不认可的情况下,谢赫特曼没有改变自己的理论,反而变得更加“迂腐”,顽固地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