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8/11 22:16:0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70字。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河北宁晋五中   耿西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2、通过分析品味具体例子,提高推敲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读课文,品评观点,并用文中观点指导自己品析文学作品中的炼字例子。
  2、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语言文字的严谨精神和认真态度。
  2、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提炼文中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学会用品味妙语佳句 。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  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来一起学习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学论文《咬文嚼字》,文学论文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咬文嚼字也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然而读完课文后,我们却未感到枯燥抽象,反觉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本文用具体生动例子阐述抽象的道理。所以文章读起来,觉得浅显而易懂。
  二、精选例子  切磋推敲:
  1、找三个同学分别读郭沫若《屈原》中的原句,修改后的句子和演员提醒后定下来的句子。看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学生读,学生讨论,并让学生举生活中的“这”字例子,自己去体会。)
  教师总结:第三句最好,原因是“这”字能表现出婵娟对宋玉的憎恨和厌恶。
  2、是否“这”字句都表“憎恶”?请举生活实例说明。(学生想生活中例子,并思考“这”字在句中意义。)
  教师总结:“这”字不仅表示憎恶,还可以表示怜爱、嗔怪、赞叹-------
  3、据以上分析,郭沫若先生后来改的“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合适吗?为什么。(让学生据刚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总结:不合适,这里不仅仅是句式,还有语气的问题。
  4、举教材上两个例子。“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和“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①分析“怎么了,你?”和“你怎么了?”表达效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