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化险》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860个字。
《黄河化险》教学设计
山西绛县城关初中姚李琴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向伟人学习,培养他们逆流勇进的精神品质。
2.细读课文,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优良品质。
3.感受毛泽东在危急关头的慎重思考,体会作者把思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的表达。
4.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表现历史伟人在万分危急的重大关头的思考。
教学难点:
作品如何将毛泽东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容应对紧急情况是一种优秀品质。你是否有过化险为夷的经历?你在危急关头能否镇定自如?对一个人来说,恶劣的环境、坎坷的经历也许并不都是多么糟糕的事,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它也许会成为一笔永恒的财富。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权延赤的纪实文学作品——《黄河化险》,看看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是如何在凶险的环境中,镇定自信,沉着勇敢,使革命队伍转危为安。
(投影:黄河化险权延赤)
二、作者简介背景资料(PPT)
权延赤,1945年出生于河北完县。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大军紧追我中央机关的几百人,从绥德直到葭县(今佳县)黄河边,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下,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决不能离开陕北。尽管各方面建议他尽早东渡黄河,使中央有个安全的环境。但是,他认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一则在政治上,不但粉碎了蒋介石打击我党的阴谋,灭了敌人的威风,而且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到别的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的军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就决不过黄河,事实证明,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