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2 13:4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 <br>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br>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br>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br>
<br>
教学要求 <br>
1·明确教学重点 <br>
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br>
3·做好预习 <br>
<br>
教学重点 <br>
1·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br>
2·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br>
<br>
教学难点 <br>
1·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原因。 <br>
2·本文结尾的议论:"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它的深刻含义与作用? <br>
(分析:这句充满哲理的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等于没有希望。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只要大家一起去斗争、实践,就能创造出一条美好的生活道路。这种富有哲理的议论,使小说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增加了作品的亮色,起了鼓舞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的作用。) <br>
 <br>
教具准备   少年闰土画像 <br>
<br>
课时安排 <br>
    1、 2课时: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分组讨论预习题。 <br>
    3、4课时:精读课文,全班讨论,理解文章主体思想。 <br>
预习作业 <br>
  1·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衬托人物?谁是线索人物? <br>
  2·小说的要素是:     、     、     。 <br>
  3·故事情节分为   、    、    、    。 <br>
  4·《故乡》选自《      》  ,作者    ,写于     ,在这前十年,中国爆发了    革命。 <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