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与课内古文比较阅读
- 资源简介:
约3420个字。
《答谢中书书》与课内古文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与《湖心亭看雪》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夕日欲颓颓:(2)余挐一小舟挐: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日更定矣B.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真无马邪D.实是欲界之仙都山川之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 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匠心独运,既映衬出环境的,又为下文作伏笔,与字遥相呼应。
5.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景物,《答谢中书书》以淸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归隐林泉的志趣。《湖心亭看雪》抓住雪景的特点,使用□□的手法,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冷寂、单调的湖山夜雪图,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2
6.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