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之战争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6/9 9:34: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430个字。

  初中古文比较阅读之战争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曹刿论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以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夫战,勇气也夫:
  七里之郭郭:            牺牲玉帛牺牲:             委而去之委:
  寡助之至至:又何间焉间:小大之狱狱:
  天下顺之顺:忠之属也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以分人B.故君子有不战公问其故
  C.以天下之所顺故克之D.战必胜矣战则请从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C.何以战诚宜开张圣听,以光遗德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公将鼓之B.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D.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公与之乘B.夫环而攻之 登轼而望之
  C.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D.其乡人曰吾视其辙乱
  6.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甲乙两文均与战争有关。甲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得不如人和”这一论点,指明“□□”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乙文中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之一。本文生动地说明,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8.甲文通过议论,论述了“□□□□□□,□□□□□□”的中心论点;乙段通过记叙,说明了□□□□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9.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运用对比证明
  ;乙文运用对比突出,从文中两个“□□”和两个□□”等词语就可以看出。
  10.甲、乙文段都强调了人和、民贵的重要,请你说说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国家建设的积极意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