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一中2005年高中语文第四册期中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四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6/13 21:1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6900字。
蒙城一中2004—2005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各项填写清楚。
3. 请将第Ⅰ卷各题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答题卡上。
4. 第Ⅱ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第Ⅰ卷(39分)
一.(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炮烙  炮弹  炮击  枪炮  如法炮制
 B.应变  应答  应聘  应敌  应举下第
 C.监生  监考  监狱  监利  监外执行
 D.拗口  拗断  违拗  执拗  拗他不过
2.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药》—《彷徨》          B.莫泊桑—英国—《项链》
C.巴尔扎克—法国—《欧也妮·葛朗台》    D.冯梦龙—清代—“三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    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D.终生   辨认   品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5.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6.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7.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