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画卷,深刻的哲理——《谈生命》教案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760个字。
生命的画卷深刻的哲理
——《谈生命》教案设计
课前预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我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生字生词。
2.自查资料搜索关于生命的名言,整理出来。
3.熟读课文,思考本文借助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描述了生命的什么状态?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注重积累、感悟及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评价任务
1.引导学生思考概括提炼文中所写到的生命意义。
2.学会比较阅读理解作者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独到阐释。
3.品味作者精粹而丰富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品味精粹而蕴含丰富的文字。
2.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比较分析本文与本单元古诗文作者的人生感怀的共同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多幅大自然生态图。
导入语:同学们,生命的世界,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一颗心脏的跳动是一个生命,一粒种子的滋生是一个生命,一丛小草的萌发也是一个生命,生命是一个从萌生到成长到消亡的过程。刘墉说过:“知道死,才会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才会把握光阴;把握光阴,才能有更大的成就。”那么,世纪老人冰心对生命又有着怎样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呢。
设计意图:运用了音乐、照片,其用意是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板书:谈生命冰心)
二、预习检测
过渡语:通过课前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篇课文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测试,看哪位同学的自学能力最好!
预习检测一:说说自己了解的作者。
首先,口头提问,其他同学适当补充;然后教师总结,出示作者名片: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