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80字。
《想北平》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张晓丽 时间:2005年5月12日
一, 导入
北平是个令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帝王之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看看令他如此挂念的北平是个什么样子。
二, 师:首先由我和一位同学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
电教手段: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师读1、2、3段 ,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感受到北平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渗透到文章德望每一个角落。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了。
(举手)生:我感到了老舍对北平的真挚的爱。
师: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说明。
生:“可是,我真爱北平”,“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师:你找的很准,还有谁来谈谈。
生:作者通过北平与国外其他城市的对比来说明对北平的爱。
师:也就是表现了北平的与众不同,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它的与众不同?
生:第四节到第六节
第四节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的动中有静。
师:“动中有静”!很好,这个词被你找到了。
生:第五节也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平在布置上的匀调。
第六节到第七节讲到了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师:花多菜多果子多,也就是说生活在北平有何感受,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吗?
生:“这就使人更接近自然了”
师:对,就是接近自然。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的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比如:第六节中“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
师:讲的很有道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3段:我对北平的印象与感情。
4—7段: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
三, 师:请大家再读文章,读完以后我还要请你们谈感受。关于感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
(1) 你感到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得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那么请提出来
(2) 请划出文中能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 请对文章的一些手法作出评注
(学生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可以就任何一点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第四节中“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也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我喜欢这句的描写,他表现了北平的生活环境的快乐舒适,让人很容易平静下来享受这份宁静。
师:很好,那么上一句话“自然,那里也有空旷——不像北平那样既———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你们是如何理解的。
生:摸着老城墙能让人感觉到踏实安全。
师:对,只有在踏实安静的环境中,人才能享受到那份宁静快乐,实现无欲无求。
生:我觉得第二节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一件事讨他——,在我想到———近乎这个”
首先,这段很令我感动;其次,这段文字采用类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北平的爱。这是一种用语言不够表达但又难以割舍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师:那么同样在第二节中“而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支支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这只有说不出而已”对这段话是如何理解的?
(引导:想想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历史反映在什么上面)
生:作者所爱的北平是那一段能触动作者心灵的历史,从风景名胜可以看出
师:你的思维很活跃。这段历史也就是能代表北平的底蕴和内涵的历史。从能折射出北平历史沧桑的那些名胜看出。所以,作者讲到了什刹海、玉泉山~
生:我喜欢第三节中“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因为他把那种无法用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像图画一样悦目,让我们可以感知的。
师:分析的很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生:刚才那位同学讲到对爱的感受说明北平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可取代。不过,我想再补充一点:同样在第三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所赐给的”。
这段话说明北平是孕育老舍成长的地方,我的一切都是她所赐的,同样也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