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2字。
二十五 治 水 必 躬 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理解课文对论点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课文阐述的道理,积极进行生活实践,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难点:理清思路,理解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教学突破:本文是文言文,论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晰,富有气势和感染力,当以诵读为主,鼓励学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海瑞其人其事,运用投影仪作为教具。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西子湖畔,春水涣涣,烟波浩淼;长江三峡,夏水襄陵,疾胜驭风;永州石潭,秋水清冽,寒意袭人;古城济南,冬水融融,温暖多情。水,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留下了美丽的身影。然而,一旦她暴怒起来,带给我们的将是无尽的灾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水患频繁的国家而言,治水关乎国计民生。清代学者钱泳撰文指出,“治水必躬亲”。一道来学习这篇文章。
预习反馈——读议讲练,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读后,学生板书学习本文应注意的一些字及其读音。
2、 你能说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吗?出示幻灯片1:
泥于掌故 非相度不得其情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
盖地有高低 非咨询不穷其致 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是以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学生对照自己的译文,读课文,注意翻译不畅之处或前后出入较大之处,学习小组内交流、明确。
4、指定学生,一人一段,先说大意,后读相应段落。要求:语句通顺明了,大意准确;朗读停顿得当,读出语气语调。师生评议。
明确:下列句子应注意句读“……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5、学生相互听读,而后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语调。
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1、关于治水,文章第一段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又是如何来论证它的?
明确:“是以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文章开篇指出治水必须防止走两个极端——“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要科学地对待掌故和人言,因为客观条件是不同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