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二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5/22 22:09: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170字。
  安徽省淮南二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人缺少宗教,准确地说,缺少形式宗教,缺少外在的超越信仰,但中国人不是没有超越的时刻,不是没有道德的坚守。在别人那里,由宗教提供的东西,我们这里,由历史提供。我们相信,人可以通过他的德行、言论或功业成就一生的价值,流传后世。我们不相信末日审判,我们相信历史的审判。我们不相信有公正的上帝,我们相信有公正的历史。我们不相信有天堂地狱,好人死后会升天堂永享至福,坏人死后会下地狱永遭惩罚,我们相信历史,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
  ②对历史或历史写作的这种信念,相信历史所具有的审判和拯救功能,可能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像孔子之道不行于世的时候,他就退而写史,他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像司马迁遭受男性奇耻大辱,隐忍苟活,也在于他相信历史的拯救,他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以待者。
  ③但到了近代,这种历史感开始出现问题了,林则徐晚年感慨,青史凭谁定是非?中国人一旦对历史产生怀疑,它能否沉淀出真实,能否对人物和事件达到公认的道德定论,传统的道德秩序就根本动摇了。
  ④我们可以说,现代转型上百年就是为了解决这种历史危机的。只是上百年的历史进程都没解决得很好。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人的史观出现了问题,历史正义反而被意识形态教条和政党学说取代了。
  ⑤最近二十年,在个人史观方面有所阐述的仍是非常少的。我们数得出的,柏杨的 “酱缸”文化说、金观涛的超稳定结构说、苏晓康的大陆文明说等。这些说法大同小异,都是要指出中国人、中国历史或中国文化的不足,以求得更大进步的努力。他们都属于历史主义史观的范畴。
  ⑥这些个人史观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们跟传统中国史观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忽视了历史中的个人,就是从人心人性的位置上后退了,退到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的怀抱。这些史观虽然表达得都极富个性,却从孔子、司马迁那类个人写作的历史传统里退后了一大步。那种建基于人心人性之上的历史审判功能,经由孔子、司马迁等人示范的惩恶扬善的意义,就被一种转型的历史目的代替,为这一历史目的服务的各色人物都有了可以理解、同情之处。这些史观虽然突破了党派的意识形态史学,但他的史观跟意识形态历史没有太大的差别。
  ⑦可以说,发达社会的制度功效正是中国人理想的历史审判能力。遗憾的是,今天中国人的历史感还没有强到超越古人,达到跟发达社会同步的程度。我们今天的现代转型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比如我们虽然也有审判监督意愿,但我们的社会机制没有建立起,社会意识走在社会机制的前面,这些经济学家、学者们之所以还能够作秀、表演,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还未形成一种良性机制审判他们、认识自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虽然缺少形式的宗教和外在的超越信仰,但是中国人也还是拥有超越的时刻,也还是会有道德的坚守。
  B.中国人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好人死后会升天堂永享至福,坏人死后会下地狱永遭惩罚。
  C.司马迁在遭受男性奇耻大辱后,却能隐忍苟活,在于他对历史或历史写作的信念,他相信历史的拯救功能。
  D.柏杨、金观涛和苏晓康等人在个人史观方面的阐述,突破了党派的意识形态史学,都属历史主义史观范畴。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段首先从比较的角度,阐述中国人的历史观,认为相信历史所具有的审判功能就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并举孔子、司马迁之例加以证明。
  B.③④段从近代和现代转型时期说明中国人历史感出现的问题,指出打破历史正义被意识形态教条和政党学说取代的局面就可以解决这种历史危机。
  C. ⑤⑥段首先介绍在个人历史观阐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接着拿传统中国历史观与之相较,指明这些史观说法相近,表达相似,存在明显不足。
  D. ⑦段阐明中国人虽有审判监督的意愿,但因社会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们心中理想的历史审判能力,即发达社会的制度功效还没体现出。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则徐曾对历史产生过怀疑的感慨,中国人一旦对历史的审判和拯救功能产生怀疑,就会造成传统道德秩序根本动摇。
  B.近二十年提出的个人史观,虽有一定的意义,但却从人心人性的位置上后退到了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的怀抱中。
  C.如果中国人的历史感能强到超越古人,即使没有达到跟发达社会同步的程度,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D.我们的社会如能建立起一种良性机制,促成对学者们的监督和审判,就能很大程度上限制、减少他们的作秀、表演。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督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