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诗文中“马”的意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1 21: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古代,马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作战的重要工具,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关于马,也就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如伯乐相马,曹操赠马,楚霸王乌江舍生渡马等等。而在古代诗文中,马更是一个极其醒目、内蕴极其丰富的意象,其地位和作用是令人瞩目的。<br>
一、  现实生活的反映。<br>
   古代称大国为“万乘之国”,因此车和马就成了国家力量的象征。如《诗经&#8226;鲁颂》的一篇《駉》就歌颂鲁僖公养马众多,国力强盛。“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而“车辙马迹,经纬四极”(曹操《度关山》)则是黎庶繁息的标志。<br>
  正因为如此,马也就成了权势和地位的标签。“黄金络马头,熲熲何煌煌”(汉乐府《鸡鸣》)即写一个得势的荡子乘时得势,炙手可热的情景。而同在汉乐府诗《陌上桑》中,写那聪明机智的罗敷,不也是借助马来夸耀虚拟的丈夫如何高贵显赫吗?“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真是气派十足。<br>
  在古代要说到战争当然就更离不开马了。杜甫《兵车行》中有“车辚辚,马萧萧”之句。这里的萧萧马嘶,极其真实地展示了唐朝征战的频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反映了唐代军营生活中浓郁的边地色彩。而“将死胡马迹,能见妻子难”(鲍照《拟行路难》)中的胡马则用来指代战争,从而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br>
  二、多种文学功能<br>
   在古代,马作为一种实用工具,他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诸如运输、狩猎、远行、嫁娶等等都离不开马。而在更多的文学作品中,马不仅仅是以一个工具性的事物出现的,二是一个思想感情的附着物,是写人叙事、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br>
(一)  渲染环境气氛<br>
“牙璋辞汉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铁骑与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斗气氛。“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辛弃疾《扬州出猎》)用“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出猎场面的热烈和气势的威猛。“马毛缩如猥,角弓不可张.。”(鲍照《代出蓟北门行》)写马蜷缩着身体,毛树起来像刺猬一样,极言边塞气候环境的恶劣。“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五月十五日夜》)描绘的则是长安元宵之夜的景象,“暗尘随马去”烘托了火树银花,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的场景。<br>
(二)  借马写人<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