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72字。
04—05学年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村前中学朱建国 2005-6-8
一、填空题:(共12分,每空1分)
(1) 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_。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_。
(2) 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6)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7) 《山居秋暝》中诗人以物美而明志洁,突出山间之幽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词中,有不少句子用“杨柳”来表达思念惜别的情感,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赏析:(共6分,每题2分)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和第三句中的______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3、下面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B.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④程课⑤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⑥。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②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④牵合:牵强符合。⑤程课:固定的格式。⑥过亦不甚省:每天到母亲处探望也顾不得问候一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使贺赋诗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2分)
援 笔 辄 就 如 素 构
3、细读上文,在下面的括号中补充其省略的成份。(2分)
( )使贺赋诗,( )援笔辄就如素构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5、对上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李贺七岁作诗,构思神速,出笔成诗,令韩愈和皇甫湜这样的著名诗人都不得不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