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91字。
第五单元
单元指要
本单元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我国古代诗文中的精品。这些作品,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有反映我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有谈到知识分子处民立身的态度的,有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有赞美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的,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桃花源记》古事离奇,曲折有致,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以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核舟记》介绍了一种工艺品,内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了所谓“大同世界”,是儒家社会理想的体现。《杜甫诗三首》入选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窥见诗人创作风格的发展变化。
学习本单元,在朗读和背诵的基础上,既要整体把握,又要求重点研读;既要理解主旨,又要揣摩语言;既要掌握内容,又要了解写法;既要获得知识,又要提高能力。学习《桃花源记》,可以用复述方法了解情节内容;《陋室铭》和《爱莲说》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核舟记》可以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其说明顺序,抓住核舟的特征;《大道之行也》文字简短,内容较为抽象,宜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可以与《桃花源记》相比照,互为渗透;《杜甫诗三首》可以结合诗作,适当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思想。
本单元的综合性是“莲文化的魅力”。通过这次学习和活动,既可以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又能培养自己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1 桃花源记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豁( )然开朗 阡陌( ) ( )交通 诣( )太守
yǎn然( ) 黄发垂tiáo( ) yí( )然自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渔人甚异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今是何世( ) 乃不知有汉( )
既出( ) 寻病终( )
3.用原文语句填空。
(1) 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
(2) 文中与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成语“无人问津”化自文中“ ”一句。
4.用五个字的短语概括全文内容。
22 短文两篇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可爱者甚蕃( ) 陶后鲜有闻( ) 鸿儒( )
zhuó( )清涟 案dú( ) xiè( )玩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有仙则名( ) 无丝竹之乱耳( ) 出淤泥而不染(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 宜乎众矣( )
3.填空。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作者以
作为线索把全文连缀成篇;而两个陪衬是指用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4.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分类。
A.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咏菊的有( ) 咏莲的有( ) 咏牡丹的有( )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5—12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3 核舟记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中轩chǎng( )者为舱,箬( )篷覆之。
(2)舟尾横卧一jí( ), ……居右者椎( )髻仰面。
(3)又用zhuàn( )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2.在下面空缺处填上恰当的量词。
长不足一( )的桃核之上,竟然记得有五( )人、八( )窗、一( )竹篷、一( )船橹、一( )火炉、一( )茶壶、一( )字画手卷、一( )念珠、三十四( )字,简直不可思议。
3.用“/”标出下边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两处)。
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4.王叔远所刻“核舟”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一部苏轼与主题相关的文言作品。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5—12题。
(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
24 大道之行也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与: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3)男有分,女有归 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2.请找出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句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3)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填空。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与 、 、 、 《周易》四部书合称为“五经”;而 、 、 、 则称为“四书”。
4.实现“大同”社会,是两千多年来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请你列举几位代表人物。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5—12题。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25 杜甫诗三首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决眦入归鸟( ) 浑欲不胜簪( )
老翁逾墙走( ) 三男邺城戌( )
老妪力虽衰( ) 如闻泣幽咽( )
2.填空。
(1)杜甫的《望岳》指的是“五岳”中的东岳 ,其他还有西岳 ,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 。
(2)“三吏”、“三别”是杜甫著名的叙事诗,其中“三吏”是指《石壕吏》、 、和 ,“三别”是指 、 、 。
3.“烽火苦教乡信断”,一封家信胜万金,请你以战争发生地的一名学生身份,给远方的亲人发一则短消息,以告平安。
4.请写一写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