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阶段检测与评估(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9380字。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阶段检测与评估(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承认遗传和环境对“天才”的产生影响非常重大,但是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我们只须就灵感研究一番,就可以见出天才的完成不可无人力了。
我们借心理学的帮助分析灵感,可以发现灵感有以下三个特征:一、它是突如其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也就是灵感。兴会时最忌外扰。本文思正在而,外面狗叫一声,便会把思路打断。断了之后就想尽方法也接不上。
灵感既然是突如其,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那不就无法用人力解释了吗?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潜意识是指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根据催眠等类似事实,断定人于意识之外又有潜意识,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去。它们完全分裂开,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中的状态。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所以心理学家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它虽是突如其,却不是毫无准备。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的。但是我们从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不过灵感的培养也不必限于读书,人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问。
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书画家可以从剑的飞舞或鹅掌的拨动之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助笔力,可以得到一种特殊的胸襟增进书画的神韵和气势。推广一点说,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鱼跃莺飞,风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常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他们都会涌到手腕上,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在作品的外表上我们虽不必看出这些意象的痕迹,但是一笔一划之中都潜寓它们的神韵和气魄。这样意象的蕴蓄便是灵感的培养。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 下列关于“灵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灵感是最容易彰显出天才的地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灵感,可以看出灵感与平时所下的功夫密不可分。
B. 灵感是突如其的,也是突如其去的,不由自主的灵感忌讳外界的干扰,很多文人都体会过“败兴”的滋味。
C. 在潜意识活动被近代心理学发现之前,由于灵感的三个特征,大半人会以为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
D. 灵感尽管出于艺术家的意料之外,但也不是毫无准备的,它是读书这个潜意识活动在意识中的收获。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要想完全解释天才这一概念,遗传、环境、个人的努力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因为三者对天才的产生都有重大的影响。
B. 与健全心理不同,变态心理中的潜意识与意识交替去,逐步分裂开,二者不可同时占据主导位置,此消彼长。
C. 各门艺术的意象都是触类旁通的,因而艺术家往往受到另一种艺术的启发,经过潜意识的酝酿,展现在本行的艺术中。
D. 真正的艺术家不拘泥于本行小范围的艺术,而在别种艺术的玩索中获得深厚的修养,表明灵感的培养得益于灵感的蕴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灵感是突如其的,意思是说,表面上作者丝毫不费心血,甚至有时作品已经创造成功了,他自己才知道无意中又完成了一件作品。
B. 受催眠者醒过后,对于催眠状态中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这一例子说明即使意识察觉不到,我们也可以知道潜意识的存在。
C. “夏天学溜冰”的说法,表明不在冬季而在夏季学习如何溜冰,溜冰的技能却恰恰在这个不溜冰的时节里培养出了。
D. 数学家潘嘉贵在街头闲逛获得灵感的事例,与杜甫所推崇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说明灵感不是毫无准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