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5000字)
《钴鉧潭西小丘记》的教案设计
江苏灌云高级中学 高荣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句。文言实词:得、寻、殆、数、售、怜、遭等。文言虚词:而,焉等。词类活用:西北、负土、角、笼、货、烈火、枕席、陋等。文言句式:“其石之……奇状者”(定语后置),“若牛马之饮于溪”(状语后置),以效(于)滋丘之下(省略句)等。
2、理清文章的脉络,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学会结合语句分析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作用和效果。
2、能领会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德育目标
1、领会作者对反动势力深恶痛绝的态度,和对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能学习作者那种坚强不屈,毫不妥协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点
1、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2、借助关键词语,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借助关键词语,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2、面对眼前美景,作者如何抒写内心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时间 2005年5月16日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殊不知山也有情,水也有义,当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那些默默无语的山石草木、风花雪月之时,它们也会和作者同哭同笑,同喜同悲,一枝一叶总关情,它们无不因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摇曳多姿,分外感人。
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研究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又一篇著名的借景抒情散文。请把高中第四册读本打开到P183《钴鉧潭西小丘记》
二、阐释题目
1、记的对象是“小丘”。而“记”是一种文体,可记人、叙事、写景和状物。我们学过这样的文章,如《登泰山记》《游褒禅山记》《桃花源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梅花岭记》《核舟记》《狱中杂记》不少于十篇。
2、作者介绍
作者的生平,我们比较熟悉,刚学过他的《愚溪诗序》,因此不再赘述。
三、结合注释,整体感知课文
1、 对照注释,浏览课文。
2、 请3位同学分别朗读3节内容。
关注的读音:钴鉧 湍 浚 殆 偃蹇 熊罴 刈 泠 噫
3、齐读课文
四、研讨第一节
1、指读指译后翻译点津
(1)得:A 得到,获得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廉》 B 够 可以,例如: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 C 适宜 得当, 例如: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六》 D 收获,例如: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游》E 必须 应当,例如:我得兄事之《鸿》F 得无:该不会 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触》汝辈得无苦贫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2)寻:A长度单位,[寻常]: 单位, 平常 B寻找,探求,追溯 C不久 D使用
(3)西北:作状语
(3)当湍而浚者:面对,水激,并列连词,深,的地方
(4)焉:语气助词
(5)其石之……者:定语后置
(6)殆:A危险,如:知彼知己,百战百殆。B 近乎 C 大概 ,恐怕 如:殆与余同D通“怠”
(7)数:动、名和副词,读音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