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3560字。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编制人:汪春华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利用早自习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积累并梳理文言现象,标注疑难问题。
2、利用自习课(限时40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落实文言基础知识,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3、 分层达标:
A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 B层完成规定人物,做好方法规律的总结; C层完成规定任务,落实好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扎实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虚词等文言知识。
2、自主学习,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3、激情投入,学习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案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它依据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四五十年的历史,详细记叙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是解释经书的作品。《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所以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了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与郑伯盟于衡雍”,但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于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三、知识链接:史书体例小常识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编纂体例,如《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编纂体例,如《战国策》。
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