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浮沉之谜》 刘心武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30日 10:25
主讲人简介: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内容简介:
围绕着秦可卿的原型之谜,我们开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族中进行艰难的探寻。而康熙四十七年发生的帐殿夜警事件以及随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影响到宫廷内部,也影响着整个朝野,对曹雪芹的家族自然也有巨大的影响。
那么,曹家跟康熙皇帝、跟太子胤礽究竟是什么关系?康熙的皇位继承经历了怎样曲折的纠葛?曹家与雍正皇帝关系又如何?曹家在宦海中的这种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又是如何折射到《红楼梦》里面去的?著名作家刘心武在探寻秦可卿原型之旅的过程当中,把曹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的经历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从而为揭开秦可卿的身世打开了一扇奇妙之窗。
曹家与清朝皇族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明朝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八旗兵攻占沈阳、辽阳一带,曹雪芹的祖上被俘投降,后来被分配到多尔衮属下成为家奴。清朝顺治元年即公元1646年,清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