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题,11000字。
华中师大一附中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难nán 难堪 难为 难能可贵 排难解纷
B.量liáng 衡量 估量 量才录用 车载斗量
C.喝 hè 喝令 喝斥 齐声喝彩 当头棒喝
D.蒙méng 蒙骗 蒙尘 承蒙照顾 蒙昧无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对峙 笑容可鞠 雏形 百年好合
B.耗费 既往不咎 嘉宾 老牛舐犊
C.厮打 平心静气 缉拿 不及不离
D.原型 羞于为伍 跌宕 掉以轻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向海啸灾区人民捐献了现金、衣服、粮食、钢筋、水泥等 。
②为了打击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我国又一次举行了陆海空三军 作战演习。
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 。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处于主动、主体地位,这是传统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的一道分水岭。
A.资财 协问 不是/而是 B.资材 偕同 不是/而是
C.资材 偕同 是/还是 D.资财 协同 是/还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被人强迫在街头乞讨的小男孩,整天跪着向行人磕头乞讨。在离他不远处,有一个大人等着坐收渔利。
B.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家受到很多人崇拜,那种崇拜与今天对歌星、影星的崇拜对比,可说是过犹不及。
C.失物招领行业的出现,无疑椭足了特定市场的需求,只是有人担心拾金不昧的传统道德观念恐怕会因此“靠边站”了。
D.他利用出差的间隙,带着这些疑难问题,顺道去请教了一些大学的老师,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看到它生动活泼的一面,不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同时又不能不分场合滥用。
B.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以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博物架处较为合适。
C.本市交管部门将根据本市情况,重点整顿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开车,逾期不年检、闯红灯等十种违章。
D.“五一”即将来临,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你打算去一趟吗?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据介绍,这次连战祭奠祖母,选的是陕西著名板胡大师肖炳演奏的“柳青娘”。
B.连演艺界内行人对“时间浪费到哪里去了?”都语焉不详,那么,作为外行的我,只有叩问苍天了。
C.不管老干部、新干部、军队干部、地方干部,都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什么是说明文的科学性呢?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正确就是科学的,反之,就是不科举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话说“凤凰”
凤最早是少皞(hào)的图腾。作为神鸟,凤的最初的实际动物形象应该是今天所见的孔雀。考古发现的凤的形象基本上也是孔雀形象,如殷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凤、青铜器上常见的凤纹,以及后来长沙战国楚帛画上的凤,长尾和高冠都是其显著特征。大约从战周末期开始,由于五行五色与四灵相配,凤又称为“朱鸟”或“朱雀”。两汉以后的画像中,朱鸟或朱雀的造型其实仍然是凤的形象,同时尾羽上的圆斑更为突出。总之,到汉代,凤的形象已完全定型了。
凤又可称为凤皇、凤凰。将“凤凰”拆开解释首见毛传。《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翔翔其羽,亦集爰止。”毛传:“凰凰,灵乌,仁瑞也。雄曰凤,雌曰凰。”这一解释对后世影响甚大。《尔雅·释乌》:“鶠,凤,其雌皇。”《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这里只说到凤凰,而没有拆开说;但《诗》毛传可能对晋代的郭璞有影响。郭璞注:“汉时凤鸟数出,高五六尺,五采。《广雅》云:凤,鸡头,燕领,蛇颈,龟背,鱼尾。雌曰凰,雄曰凤。”后世沿用这一说法的极多。由“雌曰凰,雄曰凤”这一观点出发,人们将有婚姻关系的男女分别指称为凰和凤。汉司马相如《琴歌》:‘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汉语大字典》“凰”下也解释说“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汉语大字典》“凤凰”条义项也是同样的解释。似乎“雌曰凰,雄曰凤”已成定论,但事实上并不然。
我们有如下三条理由。
其一,凤为羽虫之长,所以加上皇号,“皇”写作“凰”。是文字偏旁类化的结果,先秦没有这个字。我们现在看到的先泰典籍中的“凤凰”都是后人传抄改动的结果。
其二,凤是受人尊崇的神鸟,受尊崇的人或事物往往被加上“大”的特征。“皇”、“王”就可以表示这样的特征。如周代尊崇天、帝,“天”、“帝”的称谓,周代青铜铭文中帝、上帝,皇上帝、皇天上帝、皇天王、天等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