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复习(教案)
- 资源简介:
约9280字。
【陕汽二校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复习(教案)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6、9日 班级:高三(1)(2) 执教:
【教学目标】
1. 明确考纲,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2.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 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 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教学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
总课时安排6课时左右(2节讲读课,4节习题讲评课)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明确考纲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掌握相关术语。
一、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语言,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技巧,重点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设题特点与趋势
1、自2002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大致采用的形式是将6分分解为3+3或2+4,先填空再简答。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综合起来看,上海题角度较泛,便于综合考查,但评分标准难以掌握,比较适合上海这种教育发达地区。全国题开口很小,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又便于控制评分,更适应全国。2014年应该仍然是这种命题思路。命题内容的选择从整体风格、表达技巧的角度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2、201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简析(略)
三、掌握相关知识术语
(一)诗歌内容
1、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念;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有分别后的思念或是对远行友人的劝勉。
2、咏史诗:感叹昔盛今衰或借古讽今;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边塞诗:建功立业或厌战思乡;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有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
4、咏物诗: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5、闺怨诗:对远人怀念或对战争的不满……
(二)诗歌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