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史记》选读专题检测卷(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2/8 15:21: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94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4份。

  专题一、二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
  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
  解析 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 D
  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  封:封赏
  B.俟后世圣人君子  俟:等候,等待
  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诛:杀
  D.奸神命者乃旦也  奸:奸佞
  解析 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
  答案 B
  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
  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
  解析 C项,举:拿。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
  答案 C
  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
  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
  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
  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
  解析 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
  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B.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
  D.山东从此无限
  解析 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 C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告纣之罪于天
  C.学者牵于所闻
  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解析 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明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A.父不父则无道  B.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C.今溉田之  D.表六国时事
  解析 例句和B项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B
  8.名句填充(任选8句,8分)
  (1)如切如磋,____________。
  (2)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景行行止。
  (4)他山之石,____________。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鲜克有终。
  (7)____________,唇亡齿寒。
  (8)____________毛将焉附?
  (9)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行而不远
  答案 (1)如琢如磨 (2)报之以琼瑶 (3)高山仰止
  (4)可以攻玉 (5)如履薄冰 (6)靡不有初 (7)辅车相依
  (8)皮之不存 (9)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0)言之无文
  二、文段翻译(10分)
  翻译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
  9.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
  ……
  专题三、四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B.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解析 B“乡”同“向”;C“指”同“旨”;D“距”同“拒”。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徇:示众
  B.是夜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适逢,恰巧
  C.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D.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解析 D项,害:忌妒
  答案 D
  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因而厚遇之
  B.鲍叔知其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臣少好相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人之我信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 B项均为动词,知道。A分别为遇见,相遇/对待;C分别为看相,相面/官职名,相国;D分别为相信/忠诚。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籍何以至此
  B.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明道德之广崇
  D.良工能巧而不能顺善因祸而为福
  解析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以”,介词“用”/介词“凭”。B项,“与”,介词“和”/连词“和”。D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会项伯欲活张良
  B.令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C.惠王患之
  D.管仲因而信之
  解析 C项为意动用法,A、B、D三项皆为使动用法。
  答案 C
  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
  专题五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荆轲嘿而逃去       
  B.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C.召有司案图 
  D.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解析 A“嘿”同“默”;B“豫”同“预”;C“案”同“按”。
  答案 D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善于,擅长
  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  驽:劣马,喻人蠢笨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叮嘱,嘱托
  D.臣固将请之  固:坚决
  解析 A应为“独揽,专权”;C应为“跟随”;D应为“本来”。
  答案 B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羽背关怀楚  不及汪伦送我情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泽被后世
  C.臣等不肖,请辞去  故人西辞黄鹤楼
  D.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微风燕子斜
  解析 C均为“辞别,告辞”。A分别为等到/比得上;B分别为遭受/覆盖;D分别为精妙,巧妙/微小。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与籍避仇于吴中  乃设九宾礼于廷
  B.以故汉追及之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C.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太子再拜而跪
  D.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解析 A均为介词,在。B分别为介词,表原因/连词,表目的;C分别为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D分别为动词,当作
  ……
  专题六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虽万世世不轶毁     B.虏魏王,禽夏说
  C.于是信孰视之  D.盖聪明绚智之所居也
  解析 A“轶”同“迭”;B“禽”同“擒”;C“孰”同“熟”。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力:努力,致力于
  B.悉诣守、尉杂烧之  杂:杂乱
  C.通有补民益主之业  通:普遍
  D.天下已集,乃谋畔逆  集:集中
  解析 B应为“共,全都”;C应为“显贵,得志”;D应为“安定,和睦”。
  答案 A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而叔带去周适晋
  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君安与项伯有故
  C.众多厌之者    暴秦之欲无厌
  D.秦之纲绝而维弛    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 A均为动词,到。B分别为原因,缘故/旧交情;C分别为讨厌,厌恶/满足;D分别为断/全,尽。
  答案 A
  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志与众异  公子从其计
  B.愿枉车骑过之  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C.始有宠于灵公  故令自夷于此
  D.大王乃肯临臣  乃赐胡服
  解析 A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B分别为代词,他/助词,的;C分别为介词,表被动/介词,在;D分别为表转折/表顺承。
  答案 A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是公子立自责  B.愿君留意臣之计
  C.而以公子为长者  D.臣闻中国者
  解析 B指“仔细考虑”;C指“有德行的人”;D指“中原地区”。
  答案 A
  6.下列句中的活用词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B.羞与绛、灌等列
  C.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D.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
  解析 例句和A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