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11-15篇
- 资源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11-15篇(5份)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5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1诲人不倦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2高山仰止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3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4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doc十一 诲人不倦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知:通“智”
B.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
C.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厌:满足
D.述而不作,言而好古 作:创作,创造
解析 C项厌:厌烦。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亦有异闻乎 异闻:特别的听闻
B.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喜欢文学
C.予欲无言 无言:不再有所言说
D.由也兼人 兼人:敢作敢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
解析 B项文学:文献。这里作动词用,可译为“熟悉文化典籍”。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告诸往而知来者闻斯行诸 B.何谓也天何言哉
C.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求也退,故进之 D.我非生而知之者述而不作
解析 A项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兼词,之乎;B项疑问代词,什
么;C项用在主谓之间,助词/他,代词;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3分)
A.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B.告诸往而知来者
C.由也兼人,故退之 D.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解析 A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往”“来”,动词用作名词;C
项“退”,使动用法。
答案 D
5.名句填空。(3分)
(1)子曰:“性相近也,____________。”
(2)抑为之不厌,____________,则可谓云尔已矣。
(3)子夏问曰:“‘____________,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答案 (1)习相远也 (2)诲人不倦 (3)巧笑倩兮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
十二 高山仰止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吾党之小子狂简 简:简单,单纯
B.子路,行行如也 如:词尾,译为“……的样子”
C.予所否者,天厌之 厌:厌弃
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途径
解析 A项简:大,指志大。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斐然成章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B.行行如也 行行如:刚强的样子
C.夫子莞尔而笑 莞尔:大笑的样子
D.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
解析 C项莞尔:微笑的样子。
答案 C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子贡贤于仲尼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B.舍之则藏天厌之
C.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由也好勇过我 D.不得其门而入多见其不知量也
解析 A项介词,比/介词,在;B项代词,自己;C项语气词,表停顿;D
项代词,他。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无所取材 B.夫子之墙数仞
C.欲罢不能 D.无得而逾焉
解析 A项“材”通“哉”。
答案 A
5.名句填空。(4分)
(1)子曰:“由也升堂矣,____________。”
(2)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
(3)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答案 (1)未入于室也 (2)割鸡焉用牛刀 (3)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十三 沂水春风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在家里
B.吾与点也 与:赞成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义
D.愿为小相焉 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解析 A项居:闲居,平常。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夫子何哂由也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
C.何伤乎异乎三子者之撰
D.尔何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解析 D项都是第二人称代词;A项语气助词,表反诘/音节助词,表停顿;B
项因为/用,把;C项表反问语气/同介词“于”。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3分)
A.孰能为之大 B.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三子者出,曾皙后
解析 A项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司仪。B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D
项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异乎三子者之撰 B.不患人之不己知
C.无乃尔是过与 D.沛公安在
解析 A项是介词结构后置,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与所给例句相同。
答案 A
5.名句填空(12分)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而归。”
答案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
十四 中庸之道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至:到达
B.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 适:亲近
C.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由:遵循,遵从
D.乡原,德之贼也 原:通“愿”,谨慎老实
解析 A项至:达到极点。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必也狂狷乎君子亦有恶乎
B.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狷者有所不为也
C.恶勇而无礼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D.师与商也孰贤子曰:“未可也。”
解析 B项均为代词, “……的人”;A项语气词,表感叹/语气词,表疑问;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D项助词,表停顿/语气词,表判断。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无适也,无莫也 B.乡原,德之贼也
C.然则师愈与 D.不得中行而与之
解析 A项中“莫”通“漠”;B项中“原”通“愿”;C项中“与”通
“欤”。
答案 D
4.下列加点的字都属词类活用,其中与“必也狂狷乎”中的“狂狷”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博我以文 B.孰能为之大
C.曾皙后 D.风乎舞雩
解析 B项与题干中的“狂狷”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狂狷:狂放的人,狷
介的人。大:大司仪。A项博:形容词用作动词,丰富。C项后:名词用作动
词,留在后面。D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答案 B
5.名句填空。(4分)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
(2)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____________。”
答案 (1)小人同而不和 (2)其不善者恶之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
……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文章: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指所写的文章
B.慎终追远 远:远代的祖先
C.侮圣人之言 侮:轻慢
D.樊迟问知 知:通“智”,聪明
解析 文章:文献典籍。
答案 A
2.对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仁者先难而后获②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③吾不与祭,如不祭④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 ①连词,表顺接;②连词,表原因;③动词,参与;④连词,表并列。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3分)
A.焉能事鬼 B.慎终,追远
C.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D.子不语怪、力、乱、神
解析 A项中“事”: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远”: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
中“肆”:使动用法。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不属于古汉语固定句式的一句是 ( )(3分)
A.公伯寮其如命何 B.师与商也孰贤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解析 A项中“如……何”:“把……怎么样”。B项中“与……孰”:
“与……比,哪一个更”。C项中“无从”:“没有用来……的办法”。
答案 D
5.名句填空。(6分)
(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务民之义,______________,可谓知矣。”
(3)子曰:“君子有三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2)敬鬼神而远之
(3)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