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6-10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2/8 15:07: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6-10篇(5份)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0学以致其道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6君子之风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7求诸己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8周而不比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9出辞气远鄙倍 Word版含解析.do

  六  君子之风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君子义以为质     质:根本,基础
  B.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陋:破旧
  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愤: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
  D.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文: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 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解析 B项陋:狭窄。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何以文为君子义以为质
  C.曲肱而枕之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D.不义而富且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解析 A项“以”均为表目的的连词,译为“来”。B项“为”:前者,语气
  助词,表反问;后者,动词,“作为”。C项“之”:前者,代词,代“胳膊”;
  后者,助词,“的”。D项“而”: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原因,
  “因而”。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分)
  A.饭疏食,饮水
  B.而耻恶衣恶食者
  C.贤哉,回也
  D.曲肱而枕之
  解析 A项“饭”:名词作动词,吃。B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D项“曲”:使动用法,“使……弯曲”。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与“贤哉,回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甚矣吾衰也
  B.岁不我与
  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D.非尔所及也
  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主谓倒装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
  句;D项为判断句。
  答案 A
  5.名句填空。(15分)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3)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2)君子喻于义 (3)乐以忘忧 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 (4)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5)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乐 仁者寿 (6)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七  求诸己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不舍昼夜           舍:停止
  B.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少,小
  C.君子亦党乎  党:动词,偏袒,包庇
  D.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讼:责
  解析 B项文:文饰,掩盖。
  答案 B
  2.对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4分)
  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②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③不知其仁也④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②助词,“的”;③④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他”“他的”。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君取于吴,为同姓
  B.非不说子之道
  C.孙以出之
  D.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解析 A项“取”通“娶”。B项“说”通“悦”。C项“孙”通“逊”。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与“不患莫己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学之不讲
  B.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C.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D.子将奚先
  解析 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余是宾语前置,与例句相同。
  答案 C
  5.名句填空。(6分)
  (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过也,____________;更也,
  __________。”
  答案 (1)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2)逝者如斯夫 (3)如日月之食焉 人皆
  见之 人皆仰之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八  周而不比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君子周而不比    比:以利合,可解释为“勾结”
  B.朋友数,斯疏矣  数:多,指朋友数量多
  C.好行小慧,难矣哉  慧:聪明
  D.君子以文会友     文:文章学问
  解析 B项数:shuò,频繁。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人焉廋哉毋自辱焉
  B.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D.何以报德以友辅仁
  解析 A项 “焉”: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B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C项
  均为“就”“那么”。D项均为“用”。
  答案 A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不属于形容词活用的一项是 (  )(4分)
  A.君子周而不比
  B.友直,友谅
  C.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D.老者安之
  解析 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义合”。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
  人”。C项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安逸”。
  答案 C
  4.下列各句句式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  )(4分)
  A.君子不以言举人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C.人焉廋哉  D.何以报德
  解析 B项“薄责于人”为“于人薄责”。A项为一般句式。C项为宾语前置
  句。D项为介宾前置句。
  答案 B
  5.名句填空。(6分)
  (1)子曰:“____________,能恶人。”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矣。”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游曰:“事君数,________;
  ……
  九  出辞气远鄙倍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侍于君子有三愆        愆:过失
  B.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容貌:指仪容举止
  C.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  草创:事业初创时
  D.雍也仁而不佞  佞:有口才
  解析 C项草创:写草稿。
  答案 C
  2.对下列两组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夫子何为②何辞为     ③鲁人为长府④可使为之宰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动词,做;②语气词,表反问;③动词,做,改作;
  ④动词,担任。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知者不失人  B.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C.孔子于乡党  D.非不说子之道
  解析 A项“知”通“智”。B项“倍”通“背”。D项“说”通“悦”。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4分)
  A.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B.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C.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D.揖巫马期而进之
  解析 A项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少”。B项贵,形容词用作动词,
  “重视”。D项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见”。
  答案 C
  5.名句填空。(5分)
  (1)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鲜矣仁!”
  答案 (1)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2)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 (3)巧言令色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
  ……
  十  学以致其道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肆:制作器物的场所,作坊
  B.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聪明
  C.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俭:约束
  D.事君能致其身  致:奉献,献出
  解析 B项敏:勤勉。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古之学者为己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B.敏以求之者也不贤者识其小者
  C.敏于事而慎于言切问而近思  D.仁在其中矣吾必谓之学矣
  解析 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分别为语气词,表判断/代词,“……
  的人”。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D项均为语气词“了”。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诲女知之乎
  B.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C.就有道而正焉
  D.今也则亡
  解析 A项“女”通“汝”。B项“与”通“欤”。D项“亡”通“无”。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4分)
  A.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B.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C.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D.子闻之,曰:“是礼也。”
  解析 A项“是”为代词,“也”表停顿。
  答案 A
  5.名句填空。(8分)
  (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今之学者为人 (2)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3)博学而笃志 切
  问而近思 (4)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