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7170字。
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查
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和课内文言知识(27分,选择题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桑梓(zǐ) 倔强(jué) 绿林(lǜ) 引吭高歌(háng)
B.田塍(chéng) 拙劣(zhuō) 慰藉(jí) 翘首以盼(qiáo)
C.怪癖(pǐ) 瞳孔(tóng) 悲怆(chuàng) 铩羽而归(shā)
D.粘贴(niān) 按捺(nà) 蛮横(hèng) 剥花生(b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在少年科技大赛中体现创新精神,同学们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能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
D.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作商务性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B.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C.在大量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就陷入了子女教育的误区。
D.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
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情结》中作者写道“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此句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B.《江南的冬景》,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虽然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是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即晴暖温和、情调明朗、优美闲适、和煦温润。
C.《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从一声寻常的“狼的嗥叫”写起,联系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后留下的生态恶果,分析了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提倡人类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处理好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维持生命平衡。
D.在《想北平》里,因为老舍“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沉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写不出北平的“俊伟”,所以才选择了北平长着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家家院里的草花儿、城外担来的蔬菜和水果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抒发自己对北平的怀念之情。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啖以利 ( 啖:利诱 )
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䌷:缀集)
B.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仍:沿袭)
有功者害之 (害:嫉恨)
C. 祗台德先 (台:我,自称)
偶语者弃市 ( 偶:相对)
D. 南略邛、笮 (略:掠夺,攻取)
东渐于海 (渐:流入)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遂坐上坐,无所诎 B.高祖常繇咸阳
C.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7.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公始常欲奇此女③无内诸侯军 ④夜往见良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南略邛、笮⑦非能水也 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A.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B.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C.①⑧∕②③∕⑥⑦∕④⑤ D.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B.凌万顷之茫然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何为其然也
9.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B.大丈夫当如此也
C.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D.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白居易传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