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15字。
语文“思维——创新”型教学初探
南雁镇中学 卓 皓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培养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面临即将到来的21世纪,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因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思索。
一、语文教学要建立“思维——创新”型教学模式
语文教育界大体上认为,我国语文教育走过了从“经验型”向“知识型”的发展之路。
我国的语文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深厚。在古代长期的教育中,尽管没有设“语文”一科,但很重视语言文字的练习,尤其重视童蒙教育(相当于现时的小学教育)。当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研习儒家经典(语文仅仅是读经的工具手段),主要方法是背诵、写字、作文等,没有系统的技术系统,有的只是传授的体会。总之是重语感、轻理论的“经验型”的教学。
进入现代社会,经过七八十年的努力,语文教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了个根本的变革。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语文教育家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如“语文是工具””听说读写并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应是训练课”“给语文教材以学科化”“作文与做人”等等,从而使语文教学由“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
在当代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以人的发展为本”,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愈益深入人心。与“应试教育”合拍的,“以知识为本体”的“知识型”教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影响了教学的效益,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在现在全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要转型,应从“知识型”向“思维—创新”型发展。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观念、知识系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要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其内涵是思维习惯、方法、品质的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使我们的民族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二、建立”思维——创新”型语文教学的依据
1.素质教育思想是语文新型教学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创造性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进行创造性劳动提供知识、能力、心理(包括创新心理)上的准备。教育如果是继承性的,培养的只是间接经验的接受者,那人类和社会是无法发展的。为什么近百年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成果大大超过过去的几千年,根本原因是教育理念是全新的,带来一系列的教育变革,培养出无数杰出的科学家和数以亿计的富有创造力的广大生产劳动的实践者。
教育教育的理念应该渗透在一切学科教育中,并直接体现出来。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的语文教学更应贯彻,并为其他学科打好相关的基础。
2.思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质。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