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6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3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11 21:05:5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有23张。有教案,约3310个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2课时)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意。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4、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重点)
  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难点)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毛泽东主席写的那篇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 人民解放军渡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简介孟子及《孟子》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
  七里之郭(guō)寡(guă)米粟(sù )非不多也
  夫(fú)域(yù)民不以封疆之界亲戚(qī)畔(pàn  )之
  (二)读准句读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3、环而攻之/而不胜。4、城非不高也。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读懂词意、句意。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