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ppt183
- 资源简介:
共51张,另有教案及配套素材,内容详实。
《孔乙己》教案(3课时)
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4、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结合时代背景,把握小说主题。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由于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本文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