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案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16 8: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00字。表格式。

石钟山记 苏轼
学  校 平谷六中 姓  名 张冬立
备课时间 2003.4.10 授课时间 2003.4.19
学习重点 1.解读课文,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2.学习苏轼不主观臆断的科学精神
3.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事件
能力训练 1.根据需要筛选检索信息的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1. 指导学生预习
① 石钟山因什么得名,苏轼在探究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 找出苏轼对前人所说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评价
③ 本文作为游记,第三段有无存在的必要?
④ 查字典,看注释,积累词语“莫”、“适”、“是”“当”、 “殆”、“虽”、“鼓”
⑤ 翻译“古之人不余欺也”和课文第一、三段于作业本上。
2. 设计《石钟山考察报告》,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
3. 整合搜集到的材料,依据材料评价人物、事件,做到言之有据。
4.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关注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第二课时侧重文章内容的阅读和信息检索的训练,教师设计《石钟山考察报告》,学生依照要求,尽量用原文填写,以苏轼的身份填写报告,以此熟悉课文内容,锻炼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内容,以专家组成员的身份对《石钟山考察报告》进行评价。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