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8400字。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2、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能体会和分析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一、引入:《围城》妙喻录
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3.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4.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仿佛洋车夫辛辛苦苦把坐车人拉到了饭店,依然拖着空车子吃西风,别想跟他进去吃。
4.天下只有两种人:假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修辞格分两类:
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比喻、借代、比拟
2.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对偶、排比、
二、认识修辞手法
(一)认识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