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案22
- 资源简介:
约3330个字。
《春酒》教案
万全县郭磊庄镇中学李秀英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会其作用。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1、感受课文的风俗美、人情美。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寄情于事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气氛,拉近距离——教师唱歌《故乡情》,这首歌曲是我在20多年前最喜欢的一首歌曲,那时我刚离乡读书,每当在暮色四合,繁星满天时,总会唱起这首歌,如果让大家给这首歌曲加个名字,你认为什么合适啊?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故乡情》,那它有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啊?是啊,我想,远离故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思乡的感受吧。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触发游子的思乡情啊,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琦君的《春酒》去解读她的思乡情,品尝她的思乡酒,欣赏她的童心美,感悟她的思乡笔。
新授:第一环节——识作者,品情酒。
一,作者简介:
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那么,琦君怎样表达这种情感,通过什么来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