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9/21 19:21:1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20个字。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江西/封义珑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选文也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将史料上记载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和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等引入试题中。
  【考点精讲】
  1.单一选文以课内为主,课内外结合成上升趋势。统计数据显示,选用纯课内的语段的占40%,课内外结合的占35%,纯课外语段的占35%。
  2.比较阅读成为一种重要命题形式。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促进学生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3.主观设题大于客观,考查重心向理解鉴赏转移。客观性试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试题中不单有对文言文中的形象、情感等内容方面的理解,还出现了对文言选段艺术形式方面的鉴赏类试题。
  综观2013年的中考语文试题,2014年中考文言命题将有如下趋向:
  1.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而有情节的故事,一般选自史书中的人物传记或笔记,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展示个性,为人处世等内容。
  2.比较阅读继续走俏。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比较阅读继续走俏,关注教材中名家的生平轶事,以及与名篇相关的人或同题材、同体裁的材料。  
  3.侧重考查语言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对考生语言的积累及理解文言文内容和形式的考查,以及对文本的鉴赏,将是今后文言文试题考查的侧重点。
  4. 凸显民族文化内涵并积极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从2013年各省市文言文试题中,可以深深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智慧与现实生活的撞击。文化内涵和品位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将是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试题选文和命题的崭新价值取向。
  【名题点击】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2)性嗜酒
  (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