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课堂实录3
- 资源简介:
约2790字。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学生课前充分进行自学准备:走近作者作品,扫清字词句障碍,有疑难的小组内讨论,能熟练地用自己语言简要的介绍中举前后发生的具体事件)
师生问好,上课。
师:《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今天,我们就通过其中的一个章节《范进中举》来领略一下《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师: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在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几个人物形象最具有讽刺的意味?
生:范进和胡屠户
师:范进是本文所要看重点表现的一个形象,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章的哪个片段,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到作者辛辣的讽刺?
生:喜极发疯
师:速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发疯的过程:(生边介绍,师边板书:昏厥→疯跑→跌倒→疯走)
师:疯得跌荡起伏、疯得劲头十足、疯得丑态百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普遍吗?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在这些夸张的描写中,你印象中最深的是什么?
(生思考,然后回答)
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范进的动作“踹”,可见疯的劲头有多大。
生2:我印象最深的是范进的外形,“披头散发”,鞋不知道掉在哪里,而且浑身是污泥。一个中举的举人竟是如此一副丑态,真是又可笑又可悲。可见作者对范进是讽刺、批判的态度。
师:仅仅是讽刺、批判范进吗?
生3:我觉得。不仅仅是讽刺、批判范进,我觉得更是把批判的矛盾指向封建科举制度。
师:你思考的很深刻。的确,不论是孔乙己还是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而作者正是借这一些典型的人物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的科举制度!还有吗?
生4:我印象最深的是范进的语言:“噢,好了,中了”并且反复出现,说明人疯心不疯,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极度热衷于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
师问:噢,你发现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探究。人在疯狂的状态下仍然知道中举带给自己的是“好”!你们觉得文中有写到这些“好”吗?
生5:有,在文章第6段。“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的,有拿酒的,还有的背了斗米来的,也有的提了两只鸡来的”。而中举前范进的家里没米没面,老母亲都饿死的两眼看不见,却没有人过问。可以看出,“好”在他家的经济可以迅速改善。
生6:文章第11段,写到张乡绅一听说范进中举,马上带着钱财亲热地套近乎,“好”在地位可以快速提高,荣华富贵自动送上门来。
师:一个“好”字,却言简意赅通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心态,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