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课例赏鉴
- 资源简介:
约6460字。
《老王》课例赏鉴
——该课例获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高中组一等奖第三名(宿迁)
执教/颜敏观察/朱芒芒
【课例实录】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聚焦讨论的核心话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准确地讲,是一起研究同学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这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越读越不敢说自己读懂了。课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让我很惊讶,就是蔡珊珊同学提出的问题,她说“这篇文章真的是杨绛先生在那个时代写出了人性的缺点和社会的缺点吗?如果这样考我,我有点想撒谎”。我不想去深究小蔡同学怎么想去撒谎,我想到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也存在一些虚假?今天,我们约定,遵从内心,诚实地面对老王。
同学们提得最多的问题集中在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什么意思?(生答:惭愧)这是一个书面语,课本中没有注音,你能在预习中查字典了解,非常好。这个问题王谦等十二位同学感到不解,我觉得抓得非常好。我们就以这个“不解”人数最多的问题作为解答本文的突破口。
师:“幸运的人”是谁?这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幸运者是——
生:杨绛。
师:那么“不幸者”呢?
生:老王。
第二环节:讨论不幸者老王“更深的不幸”
师:先看不幸者的不幸。文章1~4节写得很明白。这里有一个问题,也是王重等几个同学提出来的,第三节最后一句“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师:王重,你好。我问一下,你不理解什么?
生:为什么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师:为什么?我也问一下。你有没有注意,这句话中的“后者”指什么?
生:得了恶病。
师:谁讲老王得了恶病?
生:别人说的。
师:谁?他怎么说的?
生:“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师:是这么说的吗?把语气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么说?模仿一下。
生(平淡地读):害了什么恶病……
师:这个人说话的语气你揣摩一下,应该怎么来表达它?
生:有人说,这老光棍……
师:比刚才好多了,我继续问你。“大约”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生: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