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阅读高速路
★同步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1."今日送张生赴京",交代事情的缘起,"安排下筵席",给人以 的气氛;而"旦、末、红"上场,却带来了 的气息。气氛由 到 ,形成了巨大的 ,激起了读者的欣赏兴趣。
解析:考查对文段的整体理解。
答案:喜庆 悲切 喜 悲 反差
2."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中的"悲欢聚散"是偏义复词,偏重在什
么词语上?这为本折戏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解析:考查词义理解。依剧情可知。
答案:悲;散。悲凉。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碧云天,黄花地"化用了 《 》中的词句。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由文字注释可知。
答案:范仲淹 苏幕遮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抓住富有 季节特征的景物,集中渲染了 的气氛。生动地衬托出莺莺的 之情。
解析:考查对曲句的理解。
答案:深秋 寥落萧瑟、悲凉 离人伤感
3.最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形象传神地展示了莺莺内心曲折而深沉的 之情,感人至深。
解析:考查修辞方法。设问、夸张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此时当是"悲愁"。
答案:设问、夸张 悲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1.莺莺的叮咛,主要针对前文崔母说的"驳落呵,休来见我",而表达了对张生的 和对母亲的果断 。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第二问是难点且是重点。
答案:一往情深 否定
2.张生的回答,体现了两点独特的心情,请分析。
解析:考查对人物心情的理解。张生的言语及口气不能理解为妄自尊大,恰是他有才智而暂未施展的心理表现。
答案:聪明博学,壮志未酬。
3.莺莺的"口占一绝",生动地展现了她的性情: 。
解析:考查把握人物形象。注意联系故事情节与人物特征及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