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赏析复习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6/19 17:25: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740字。

  第一次质量预测总复习
  诗歌赏析复习卷
  一、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②无留意。四面边声③连角起。千嶂④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⑤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⑥归无计。羌管⑦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塞下:指西北边塞一带。②衡阳雁去:倒装句,是“雁去衡阳”倒置。衡阳,地名,今湖南省衡阳市。相传那里有回雁峰,据说秋天北雁南飞,到此峰而止。③边声:边塞一带特有的声音,如风声、号角声、羌笛声、马嘶声等。④千嶂:如同屏障一样的崇山峻岭。⑤浊酒:浑浊不清的酒。⑥燕然未勒: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史书记载,东汉窦宪击败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在石头上刻石记功。这里词人暗喻自己戍边还没有建立功业。勒;刻,记。⑦羌管:即笛子,传为西北羌族所创,故称羌管或羌笛。
  【知识梳理】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表现了诗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1)★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塞下秋景之“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景色异:大雁飞往衡阳去,毫无留恋之意,表明边塞天气极其寒冷;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声响异,风吼、马啸与号角声构成边塞所特有的声音;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气氛异,当夕阳西下,便紧闭城门。
 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雁去”、“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都可以说是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夫的愁思。
  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们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热泪。此句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重边功的愤慨。
  (2)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下片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3)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而情中有景。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下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边塞的荒寒和将士们的劳苦,表现了慷慨悲凉的思乡报国之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