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相关资料并教学详案
- 资源简介:
约16330个字。
《山中访友》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一、作者简介
李汉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小学语文课本。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二、写作背景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初一,上册),发表于2002年第1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黑夜里的文字》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务馆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学生课外导读》。
三、课文简介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幽径(yōu)青翠(cuì)逝川(shì)湛蓝(zhàn)赞助(zàn)
玄妙(xuán) 清澈(chè)禅心(chán)凝望(níng) 犬吠(fèi)
恩泽(zé) 坚韧(rèn)雄浑(hún) 憔悴(qiáo cuì)
2.形近字辨析
(pù)瀑布(wéi)惟一(xié)携带(xuàn)炫耀
(juān)镌刻(xuán)玄妙
(bào)爆发(wéi)维持(juàn)隽永(xián)琴弦
3.多音字辨析
chán(禅心)guān(树冠)
禅冠
shàn(禅让)guàn(冠军)
4.词语解释
【逝川】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清澈】清静而透明。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返老还童】神话中讲老年人又恢复到青春。形容老人充满了活力。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并能用心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寻美、品美。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同学们,你看到过晨曦穿越层林,在枝条上跳跃吗?你欣赏过落叶飘零到水上又在漩涡中起舞吗?你感受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吗?你静听过午夜梦回花开的声音吗?如果你没有,就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一起去山中访友吧!
(设计二)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设计三)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初读文本:
1.美文听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面,静听范读。
2.师生交流,体会朗读要点。
示例: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语调平缓)
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语调轻柔)
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语调利落)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语调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