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知能优化演练
- 资源简介:
约4260字。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是从哪些角度表现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情景,物是人非;从时间,历久弥新;从心情,度日如年。写李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悱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象地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
2.“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两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既结束上文,以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又开启下文,以想入非非生发出道士招魂。
3.诗歌为什么要从人间写到仙境?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4.诗歌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二、语言运用
5.(2010年高考安徽卷)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