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6/3 18:38: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00个字。

  《故乡》教学实录
  陈文高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上一篇鲁迅先生的《故乡》。“故乡”两个字如何解释?
  生:故乡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
  生:故乡就是祖辈人居住的地方。
  生:故乡是籍贯。
  生:故乡是父母居住的地方。
  师:比较完整的说法故乡是出生的地方和有较长居住时间的地方。我今天为什么来给你们上这篇课文?
  生:陈老师是北蔡人,回故乡上课有回故乡的感觉。
  师:真聪明!是的,因为北蔡是我的故乡,回故乡上《故乡》感到非常亲切。
  今天这堂课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质疑能力,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我们的能力。你们的老师布置了预习,让你们回去读《故乡》,并提出问题。我从第一段“回故乡”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写有问题的小黑板)
  师:那一位同学念得最响亮?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同学们推荐了一位同学并请他朗读。)
  师:请看这些题目提得好不好?
  问题好的先决条件是所提的问题必须与课文有关。
  只要能提出问题的即为“可”;
  假如提的问题二分之一的同学能回答即为“中”;
  假如提的问题三分之一的同学能回答即为“良”;
  假如提的问题,很少有同学能回答,甚至连陈老师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质量高,即为“优”。再一次强调,问题必须与课文有关。下面解答问题:
  师:第一题:“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为什么用“横”,而不用“有”?
  能回答的同学请举手。能回答的有两个,说明问题质量很高。请举手的同学回答一下。
  生:“横”写出了山村荒凉、凄凉的样子,写的是辛亥革命失败时的情况。
  生:写出了辛亥革命时的衰败。
  生:很萧条。
  师:“横”写出了景物没有生气,再加上是在船上往岸上看,所以是横的。这个问题可打“良”。
  师:再看第四道题目:“我这次专为他而来”,为什么用“他”而不用“它”?
  生:“它”指代动物,“他”指代人,作者把故乡当人来看待。
  师:他说得挺好,其实在鲁迅先生在写文章时,“它”这个字还没有发明呢!同样,后面的“伊”就是“你”,当时还没有发明“你”这个字。
  师:第三题:“这不是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为什么用“?”而不用“!”?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能回答的同学举手?一位、两位,请一位同学回答。
  生:假如用感叹号就是这不是我的故乡的意思。用问号,表反问,起强调作用。
  师:是的,难道这是我的故乡吗?
  师:下面看第三题:前面说“我所见的故乡全不如此”,后面说“我的故乡仿佛也就如此”,前面说“我的故乡好得多”,后面说“没什么影象”,这是不是矛盾?这道题目有意义吗?好!(竖起大拇指。)这道题目有质量。哪位同学能回答?有两位同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